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5章 刘长,贾谊

唐朝,贞观年间。

“法者,治之正也,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……”李世民回忆着《史记》中有关汉文帝修改法律时的话语,“法正则民悫,罪当则民从。”

如今的大唐,早已没有了那些惨无人道的刑罚,特别是自隋文帝《开皇律》以来,定下了最基本的法律和刑罚,也就是一般而言的“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”。

而在李世民自己登基以来,更是注重法制建设,力求减少死刑人数,在整个大唐中树立一个自觉遵守法律的风气,以期重现上古盛世之时“夜不闭户,道不拾遗”的风尚。

“德刑相济,文武并举。”李世民看向他的列位重臣,“朕虽德薄,亦望可复见三代之风也,愿诸卿勠力,助复此愿。”

明朝,洪武年间。

对于废除肉刑本身这件事情,朱元璋还是非常赞同的。曾经身为最普通不过的百姓,他更能理解百姓对于官府、刑罚的态度,也明白民众对此的恐惧和排斥。

而这还是在隋唐以来的刑罚下的态度,若是如汉文帝之前的那些给人巨大痛苦的肉刑,百姓只会更加恐惧和抵触。

只不过,同样作为出身最普通的人,朱元璋对于法律和刑罚的认知也很朴素:法律就是规定不能干什么的,而制定的刑罚就是让那些人引以为戒、绝不敢触犯法律、做不该做的事情。

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,有时候,朱元璋反而认为,刑罚若是重一些、残忍一些,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才对。

于是,他淡淡开口了:“文帝宽仁弘厚,德治天下,此为功德。然过于柔仁,却未必能够震慑住那起子小人,其后诸侯之乱、豪商自大,未必不是出于此处。”简而言之,他老朱承认刘恒废除肉刑、宽宏治理的德行,但却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。

什么宽容?还是依法处置更好,至于他颇为喜爱的让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的刑罚,那更不可能废除了。

在场的不论是皇子亲王们,还是文武大臣们,俱都一脸平和淡然,没有对于朱元璋的发言有任何的惊讶——笑话,谁还可能指望万岁/爹改变他的行事风格?会有这等妄想的,要不是根本踏不进这座大殿内,要不就是已经化作一抔黄土。

秦朝。

嬴政倒不是很关心刘恒废除种种“不人道”刑罚的举动,毕竟,早在之前,他就推断出来后世王朝大约是对他大秦的刑罚、法律都颇有不赞同的,对此并不意外。

他关注的是那句话:“汉承秦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